
今后的智能汽车,主机厂要么掌握软件技术,要么倒闭。
文|智库君
一场智能化“东学西渐”的全球迁移,如火如荼。
7月18日,宝马集团官宣,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建邺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宝马集团表示,新公司将独立运营,由华晨宝马全资持股,落户南京,成为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也是集团在全亚洲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研发基地。
据了解,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宝马集团智能化战略在华的重要承接平台,将为BMW新世代车型国产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技术支撑,贯穿研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全流程。
如果回顾宝马今年在中国智能化、数字化的举动,不难看出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并非一时兴起。
该公司正式成立前三日,宝马中国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宝马集团与中国科技公司Momenta将联手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对于这一重要战略合作,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我们期待着与Momenta树立又一个共创共赢的范例,中国智慧,强强联合,将宝马‘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的战略推向新高度。”
高翔的“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并非纸上谈兵。3月26日,宝马与阿里达成全面AI合作,阿里通义大模型将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据宝马内部人士介绍,该车型即将于2026年量产,将首次以AI大语言模型赋能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并将AI智能体引入座舱。
3月17日,宝马中国还宣布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中国深度融合鸿蒙生态,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 Car和My 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开发更多Harmony OS NEXT多元化智能应用与功能。其中,基于Harmony OS NEXT开发的BMW数字钥匙功能将于年内上市,深度集成的HUAWEI HiCar将于2026年率先搭载在本土生产BMW新世代车型上。
不断提速智能本土化,大概率是宝马为新车型准备的一份大礼,让新世代登陆中国时不至于水土不服。从另一个角度看,从华为操刀下的“五界”诞生,到新能源“一哥”比亚迪,在开发天神之眼的同时,还是将方程豹的部分“灵魂”交给了华为,国内车企与华为等科技巨头合作已经变得见怪不怪。
如今,轮到宝马将数字化技术,甚至智能驾驶技术都交给了中国企业。宝马是不是“卷”不动了?
并没有交出“灵魂”
智库君认为,与科技企业共同打造智能驾驶方案一事,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选择本土化智驾方案的合资企业中,宝马并非首个。甚至在德系三剑客BBA(奔驰、宝马、奥迪)中,宝马是最后一位“牵手”本土企业开发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的。
2024年底,便有消息传出奔驰率先牵手Momenta,奔驰2025年至2027年将在中国推出4款车型,均将搭载Momenta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软件。
而后,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奥迪全新品牌AUDI携手Momenta官宣了双方的合作,将联合打造行业首个“德系电动豪华标准+⻜轮⼤模型”智能辅助驾驶⽅案,共同定义豪华智能辅助驾驶标准。此前,上汽奥迪和一汽奥迪还分别发布了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智能辅助驾驶燃油车A5L Sportback和A5L。
在三家车企做出同样举动时,相较于交出“灵魂”放弃自研智驾,他们更像是在尝试一条更加适合“在中国,为中国”的技术路线。
第二,即便BBA均与中国本土智能驾驶公司合作,共研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并没有装备在他们的所有车型上。
尽管AUDI将其共同研发的智能辅助驾驶搭载在其第一款车E5 Sportback,但并未公布未来产品规划中的智能驾驶方案。另外,与华为在燃油车上共同打造的辅助驾驶合作方案,奥迪也未宣布将方案扩展至更多车型的计划。
同样,奔驰方面透露4款车型将搭载最新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但目前尚未提及将该方案扩展至所有车型的相关消息。对宝马而言,与Momenta的合作,更像是为即将上市的新世代车型铺好“本土化”环境,以免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智库君认为,在企业本土化过程中,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完成“渐进式”的技术学习和转型,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在汽车“新世界”出局的风险。
因此,与其说宝马“卷”不动了,不如说宝马、甚至BBA都找到了中国市场“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的发展路径。
为什么是Momenta?
在宝马与Momenta的合作正式官宣后,BBA三家均在中国与Momenta达成智能辅助驾驶合作协议。但能够提供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不只一家,为什么是Momenta?
合资车企在探索智能化本土化方案时,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可控性高的种种特征,正是头部的智驾公司Momenta所具备的。
在快速迭代的中国市场,Momenta的交付周期在不断提速。2022年,Momenta开始交付首台量产车型。2023年实现8款车型交付,2024年快速提升至26款。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曹旭东透露,Momenta累计合作车型已经超过130款。除此之外,车型销量也在快速提升。Momenta第一个10万辆用了两年时间,第二个10万辆只用了半年时间。而在今年1-5月,已经交付超过10万辆(上险数据)。
根据软件的摩尔定律,行业内软件体验每两年会提升10倍。今年1月,曹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Momenta能够做到“至少一年10倍”的提升速度。此外,他预测,在硬件BOM成本中,保证同等产品体验下,2026年硬件Bom成本降低至4000-5000元左右。
周期短和成本低通过上述数据便一目了然,但风险与可控性应该如何解决?
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曾明确提出了著名的“灵魂论”,他暗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是传统车企不能接受的。”但事实是,在提出这一观点时,上汽已经选择了与Momenta合作。
而Momenta和华为的区别,就是主机厂在产品研发阶段的主导权。一位资深行业专家告诉智库君,外资与华为的合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产品功能的主导权往往从主机厂中被剥离出来。
因此,回顾上汽与Momenta合作,陈虹所指的“灵魂”其实并未交出。事实恰恰相反,在2021年,Momenta获得了上汽集团、丰田、通用、奔驰等车企的战略投资,彼时多家车企与Momenta形成深度绑定利益共同体的同时,给了合资车企更大的可控性与合作空间。
上述专家进一步表示,Momenta并不具备“交钥匙”工程的能力,仅负责智驾的AI模块,剩余工作需要车企完成。这一情况与具备一定ADAS能力,但是智驾系统中缺乏AI开发能力的传统头部车企的需求刚好吻合。
“欧洲主机厂在中国市场寻找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目的是缩短技术试错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智驾技术后,要么自研,要么收购。”上述专家强调。
这一观点,在欧洲大陆也得到印证。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在6月24日举行的第29届国际汽车电子大会上,大众集团、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11家欧洲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共同开发并共享先进的汽车软件平台。这一举措被视为欧洲产业界对抗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重要行动,目标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重新掌握未来汽车数字化架构的定义权。
除了汽车制造商以外,加入这一软件联盟的成员还有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以及法国零部件企业法雷奥,以及博世旗下的软件公司易特驰和Qorix和Vector等软件供应商。通过组建软件联盟,这些企业计划在2026年之前交付核心软件栈,并于2030年开始批量生产基于核心软件栈打造的首批车辆。
据外媒报道,该软件联盟已经开始与法国汽车协会(PFA)进行洽谈,希望能吸纳更多成员,以共同打造共享、开源的核心软件栈,从而加速向“软件定义汽车(SDV)”转型,并降低不断上涨的研发成本。
因此,BBA先后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开发,并不是对自研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放弃,而是智能驾驶本土化和“东学西渐”的智能驾驶全球迁移。
“今后的智能汽车,硬件只占一半,另一半是软件。主机厂要么掌握软件技术,要么倒闭。”上述专家最后表示。
如此看来,BBA也深谙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