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汽车网

世界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构建护城河?

虽说国产新能源车这几年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真就无敌了么?未必。汽车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它不像互联网,一个大牛写写代码,App就出炉了,从此坐拥千万用户,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就拿用户最关心的安全性来说,汽车上的所有零部件,都要经过几十万公里以上的可靠性测试。针对整车,也有各种各样成熟的安全测试标准,前碰、侧碰、后碰,撞墙、撞车、撞行人......对新能源车而言,由于动力电池的加入,安全性测试范围又扩大了。电池单元、电池包、三电系统、安装了动力电池的整车等等。

对很多喜欢说大话的品牌而言,能达到现有的安全标准,它们就满足了。剩下的精力和资源,就是如何做话题、玩营销、盘销量,把互联网界的名言奉为真经:有流量就有了一切。

所幸,并不是所有汽车品牌都是这么想、这么干的,比如,吉利银河。

前段时间,吉利银河针对其「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在中汽研和中国汽研先后举办了两次、共八项针对电池安全的公开测试。与以往其他品牌所做的公开测试不同,它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开创了整车底部电池安全测试的先河。

5月13日的首次测试,主要围绕国家标准GB 38031-2020展开,吉利银河挑选了其中难度最高、也是最为直观的四个实验,针刺、火烧、浸水、机械冲击。

- 火烧测试 -

以吉利理工男的性格,必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国家标准,比如说火烧实验,国标要求是直接燃烧70秒、间接燃烧60秒,而吉利银河直接燃烧了105秒,间接燃烧了90秒;再比如说浸水测试,国标要求是浸泡2小时,而吉利银河是浸泡24小时。但是实话说,这四项测试,只是吉利银河针对国标的一次内卷而已,意义并不强。

而我所要强调的,是吉利银河在5月27日举行的第二次公开测试。

这次测试也有四个项目,40Km/h速度正向刮底(模拟日常开车撞桩)、7Km/h速度后向刮底(模拟倒车撞桩)、20Km/h速度负坎冲击(模拟路遇大坑还被大石头撞底),以及整车托底(大石头从前刮到后)。

- 负坎冲击测试 -

世界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构建护城河?

为什么要做底部安全测试?因为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都安装在汽车底部。而且,通过对实际事故发生的场景调研分析,由于碰撞导致的起火事故案例中,来自底部磕碰造成的比例在七成。

正基于此,吉利首创了以上汽车底部碰撞安全测试方法。对广大用户而言,越贴近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测试,越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成为我们选择汽车的一个方向,也是指导车企造就更加安全的汽车。

而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它的开创性和实用性,促成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出T/CSAE 244-2021《纯电动乘用车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引领了汽车安全领域前进了一大步。

看到没,中国汽车品牌吉利开创的测试,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标准。今天它虽然还是个行业内的推荐标准,明天可能就是国家标准,然后随着我们新能源市场的继续壮大,随着我们国力的不断进步,它就会伴随并成长为世界性的标准。

正所谓「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掌握了技术标准,才是真正掌握了技术话语权。

实际上,吉利银河的电池安全性,除了硬件上过硬,科技与智能化的加持,同样值得关注。

在以上两次测试之后,吉利银河还举办了一次L7的整车安全拆解直播。这次直播上,它们把车完全拆解,逻辑清晰的展示了整车架构的被动安全性和电池的被动安全性(电池防撞钢梁、底部防护涂层等)。

- 吉利银河L7拆解后的白车身结构 -

- 吉利银河L7拆解后的部分零部件 -

而让我觉得最该点赞的,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背后因为科技智能化的加持,所形成的体系化安全:融合了架构、整车、智控、云端安全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

如果说它的底盘安全测试是建立了硬件层面的技术标准,那么这一套完整的电池安全体系,则是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安全学习标杆。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架构、整车两个层面电池包本身、整车结构等硬件维度,而智控与云端安全两个层面,则是智能与车联网维度。这四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就是从硬件到软件、从线下到线上、从单车到群体的体系化安全系统。

- 吉利银河L7拆解后的电池包 -

在其自建的汽车大数据计算中心——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加持之下,240万+吉利已售车辆链接在了一起。这些车辆既是数据的产出者,为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决策提供不间断的依据,同时也是执行者,当系统判断某一台车电池有任何潜在风险,比如单个电池单体温度异常、车辆发生碰撞、电芯一致性有偏差时,做出隔离、高压断电以及电芯自适应电压平衡等行为,并提醒提醒车主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

-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 -

我想,这才是车企拥抱互联网的正确姿势,利用互联网所长,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以及安全的服务,而不是学习某些互联网大佬们打嘴炮、抓眼球的功夫。

结语

截止到2022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已经有14年了;成为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也有7年了。虽然这很了不起,但以中国的处世哲学来看,作领头羊,还是低调些好。尤其是我们目前还在半路,且已经被人盯上了。科技战已然开始,汽车的智能化未来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随时都可能被人打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