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汽车网

2025上海车展圆满闭幕:展车1366台,吸引观众破百万人次!

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闭幕。本届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共展出车辆1366台,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70%,首发新车达163款,吸引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海外观众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达6.3万人次,创下多项历史纪录。

新能源主导市场,中国品牌全球领跑

本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角。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品牌集体发力,发布多款重磅车型。比亚迪第一季度营收突破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4%,其高端车型仰望U8L和海洋网5款新车全球首发,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达2.8万辆,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展现出跨界造车的强劲势头。此外,零跑汽车时隔三个月后交付量重回4万辆,小鹏、理想单月交付均超3万辆,印证了市场对智能化新能源车型的高度认可。

国际品牌亦加速转型,大众汽车首次发布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计划2026年量产,标志着其从“全球技术导入”转向“中国市场主导”的战略调整。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品牌则通过本土化研发与智能化升级,试图在新能源赛道中重获主动权。

智能化下半场:AI与生态重构未来出行

如果说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成为本届车展定义未来的核心议题。AI技术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从辅助驾驶到人机交互,全面升级用户体验。小鹏汽车展出的AI人形机器人IRON,可识别上海方言指令并自主避障,其“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计划赋能全系产品,推动自动驾驶从“模仿人类”向“超越人类”进化。华为联合上汽推出的“SAIC尚界”品牌,搭载鸿蒙智行系统,展示了智能座舱与生态互联的前沿探索。

飞行汽车与低空出行概念同样引发关注。小鹏、广汽、奇瑞等企业推出多款飞行器产品,宁德时代等能源巨头则提供超充与电池技术支持,共同描绘“立体交通”的未来图景。业内认为,汽车正从“移动工具”转变为连接能源、数据与生活的智能终端,跨界融合成为产业新常态。

供应链权力转移:中国技术标准输出全球

车展期间,10万平方米的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成为焦点。宁德时代、地平线等中国供应商展台被国际车企代表“踏破门槛”,中国主导的127项智能电动车标准被确立为全球基准。大众汽车在合肥扩建研发中心,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优化40%,印证了中国供应链的高效与成熟。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加速本土化布局。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架构升级,实现“本土研发、采购与质量控制”三位一体;73%的国际品牌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力求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这种“双向奔赴”的协作模式,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转变。

点评:2025上海车展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面折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多棱镜。从新能源主导、AI生态重构到供应链权力转移,中国正以“创新策源地”的角色重塑全球汽车工业格局。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与全球化布局深化,“中国方案”或将成为推动世界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