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汽车网

仰望U7:四电机+云辇-Z,挑战小米SU7 Ultra

2025年3月,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迎来了两位重磅选手——比亚迪仰望U7与小米SU7 Ultra。前者凭借“四电机1300马力”以及“云辇-Z悬架”等黑科技,在汽车圈赚足了眼球;后者则以“1.98秒破百”和“50万级性价比”引发了抢购热潮。这两款车虽看似在同一舞台上竞技,实则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与市场逻辑。接下来,本文将深入剖析仰望U7的配置亮点,并探讨它是否真的能与小米SU7 Ultra一较高下,进而重新定义高端电车的竞争格局。

仰望U7核心配置曝光:四电机+云辇-Z,百万级豪车的技术天花板

作为比亚迪仰望品牌的旗舰轿车,U7的配置堪称国产电动车的“技术集大成者”。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其核心亮点如下:

1. 四电机独立驱动:纯电版本搭载四轮独立电机,综合功率高达1300马力,零百加速仅需2.9秒,极速可达270km/h;插混版更是采用2.0T发动机与四电机的组合,总功率飙升至1360马力。

2. 云辇-Z悬架系统:这是全球首创的以悬浮电机替代传统液压减振器的底盘技术,响应速度达到惊人的10毫秒/次。它能够支持全场景姿态稳定控制与能量回收,极大地提升了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舒适性。

3. 超低风阻与超大尺寸:车身风阻系数低至0.195Cd ,长宽高分别为5265×1998×1517mm,轴距达3160mm。定位于行政级豪华轿车,直接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

4. 智能与续航:标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高达508TOPS,并配备3颗激光雷达。纯电续航可达720km(CLTC),插混综合续航为1000km,还支持500kW超快充。

点评:仰望U7的配置策略并非单纯地追求性能堆砌,而是借助易四方平台与云辇-Z技术,力求实现“豪华、舒适、性能”的完美平衡。其目标用户更偏向于那些追求综合体验的高净值人群。

小米SU7 Ultra的“性能统治力”:三电机+轻量化,加速破2秒

小米SU7 Ultra的问世,彻底打破了高性能电动车的价格壁垒:

• 三电机狂暴输出:搭载V8s+V6s三电机组合,综合功率达到1548马力,零百加速仅需1.98秒,极速超过300km/h,性能数据在同价位竞品中一骑绝尘。

• 极致的轻量化设计:整备质量不足2600kg(仰望U7达3095kg) ,风阻系数同样为0.195Cd。结合赛道级调校,操控灵活性更胜一筹。

• 价格杀手锏:52.99万起售的价格极具吸引力,上市两小时订单便破万,直接对百万级豪车的“品牌溢价”逻辑发起了挑战。

争议点:小米SU7 Ultra虽然加速能力强劲,但其定位更像是一款“性能玩具”,在后排空间和舒适性配置方面,与仰望U7存在明显差距。

仰望U7 VS 小米SU7 Ultra:谁才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从技术参数和市场定位来看,两款车的竞争本质上是“豪华行政”与“极致性能”的路线之争:

1. 性能对比:小米SU7 Ultra凭借轻量化设计和三电机布局,在加速能力上远超仰望U7(1.98秒 VS 2.9秒);不过,仰望U7的四电机系统更注重全场景动力分配,像后轮转向、原地掉头等功能,拓展了驾驶场景的多样性

2. 豪华体验:仰望U7配备的云辇-Z悬架、星环座舱、后排独立娱乐屏等,显然是针对高端商务需求;而小米SU7 Ultra则简化了舒适性功能,专注于驾驶乐趣的打造。

3. 用户画像:仰望U7百万级的定价,瞄准的是“家中已有BBA”的精英阶层;小米SU7 Ultra以50万级的价格,吸引了追求性价比的性能爱好者。

核心矛盾:仰望U7能否凭借“技术豪华”打动消费者,让他们放弃传统豪车?小米SU7 Ultra的性价比攻势又是否会挤压高端市场的份额?答案或许就在于用户对“品牌价值”与“产品力”的权重权衡。

行业启示:国产高端电车的“两条腿走路”

1. 技术路线分化:比亚迪通过易四方、云辇-Z等自研技术,不断强化“全场景能力”;小米则依靠供应链整合和极致性价比,迅速切入市场。

2. 市场格局重构:传统豪车(如奔驰S级)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正面临国产电车的降维打击;而在国产阵营内部,也因定位差异形成了错位竞争的态势。

3. 消费者红利:如今,用户既可以选择50万级的“性能怪兽”,也能体验百万级的“科技旗舰”。多元化的需求正推动着市场持续扩容。

对标or错位?仰望U7的“破局密码”在豪华之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