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汽车网

当大家都在拼智驾时,广丰、广本“自救”还来得及吗?

 

春节后开工第一天,1月销量逆势上涨(同比)11.7%的广汽丰田推出了“一口价”政策,该政策涉及锋兰达和威兰达两款车型,锋兰达最高降价3.9万元,威兰达的最大降价幅度则高达4.4万元。除此之外,广汽丰田还推出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终身质保(限锋兰达和威兰达),以及全系混动电池终身质保等政策。

另一边,广汽本田在发布立春主题海报时对“烨P7”这一名称进行了微调——海报中没了“烨”字,而是直接突出“P7”。值得一提的是,广汽本田官方此前还曾发布过一组官图,图中车头牌照位置的标识也不再是“烨P7”,而直接是“P7”。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细节或许反映出本田在有意去掉此前引起争论的“烨”字。

这样积极的“自救”举措当然值得肯定,但我们还是想重提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有变革的意愿是一回事,变革的方向能不能抓到重点又是另一回事。广本、广丰在价格、名字等方面的举措,也许的确能对其短期销量的提振有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首先,就是消费者已经对降价有点习以为常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降价的车型多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而今年,降价的趋势越来越猛,仅1月就有超30家品牌宣布降价。在此大背景下,消费者并不会单纯因为价格就去买一款自己未必喜欢的车,毕竟有大把车企在降价,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更甚的是,在降价成为普遍趋势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倾向于“买涨不买跌”,因为很多消费者都担心刚买完就被“背刺”,毕竟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大幅的降价呢,要不再看看吧。

以大幅降价为手段来刺激销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至少在短期内广汽丰田是没有其他技术端的手段来稳住销量的,否则,不到迫不得已,其也不会拿出这种不太高级的刺激销量的办法。

当然,大幅降价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即恶化主机厂与渠道的关系。面对国产新能源的冲击,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为了稳住销量,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大幅降价,但这大概率会挤压经销商的利润,在销量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如果单车的毛利还降低,这对经销商的生存可谓致是致命的。当然,主机厂加大补贴力度,则不在此之列。

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去年12月,一汽奥迪位于北京、郑州的两家4S店就因为利润微薄乃至亏损而改卖问界,长沙也有一家奔驰4S店转卖问界。根据奔驰4S店店员的说法,根本原因还不赚钱。

如果广汽丰田与渠道的关系因为大幅降价而恶化,将其影响说成是釜底抽薪也不为过。毕竟对于短期内无法推出有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的合资车企而言,渠道对于其稳住销量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这也是为何一汽-大众在一汽奥迪的两家4S店出现不利情况后,于新年伊始就紧急召开2025年经销商大会的根本原因。

其次,降价即便对提振销量有效,也解决不了根本,因为根本的对策是推出产品力过硬的电动化产品。而不管是广汽丰田还是广汽本田在电动化、智能化上似乎都不太理想。

比如,广汽本田目前在售的新能源仅有4款,其中的两款纯电车型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2024年全年销量也就4509辆。广汽丰田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儿去,其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仅有铂智4X和威兰达PHEV两款,二者的月销量均只有几百辆上下。

在新能源销量不理想,燃油车销量又遭到国产新能源挤压的情况下,广汽本田的销量只得大幅下滑。在刚刚过去的1月,广本销量仅为15123辆,同比大跌57.14%,环比则下降了81.08%,不管怎么看都是妥妥的“腰斩”。而去年全年,广汽本田销量则同比下滑26.52%至47.06万辆。广汽丰田1月的销量虽上涨了,却有压库存的可能,毕竟其去年的销量仅为73.80万辆,同比下滑了22.32%。

而这样的销量还是“以价换量”的结果,否则,此前以两大合资车企作为利润“奶牛”的广汽集团去年的财报数据也不至于那么难看。

根据广汽发布的预告,2024年广汽集团净利润预计为8-12亿元,同比减少72.91%至81.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亿至-47亿元,同比减少192.37%至231.56%。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除了合资车企销量大幅下滑外,跟“以价换量”很难撇清关系。

其实广本、广丰真正的“自救”方法是智能化,在近日长安汽车、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纷纷推出最新的智能化技术的情况下,广本、广丰还在降价、名字等细枝末节上做文章,这的确有些讽刺。

再者,近年来,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质量问题频频引发关注,成为了其市场表现的关键负面因素。以广本为例,就在近日,因车辆发动机存在安全隐患,本田汽车将在日本开启大规模召回。广汽本田方面涉及型格、皓影、致在系列等多款车型,数量近51万辆,规模十分庞大。

而广丰方面,从车质网的投诉数据来看,过去一年关于广汽丰田车型的投诉量居高不下,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漏油、车身附件及电器等问题。最近7天在合资企业中广汽本田的雅阁车型投诉次数高达37次,位居合资品牌投诉榜首。

无论是大批量的汽车召回事件,还是居高不下的投诉量,无疑都会大大影响其在消费者当中的口碑。而在当下,品牌的口碑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市场销量,并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还有,随着广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冯兴亚的正式确立,备受瞩目的“番禺计划”也将持续稳步推进。依据规划目标,到2027年,集团自主品牌销量需占据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而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合资品牌的影响不容小觑。

冯兴亚虽明确指出,在未来三年,广汽集团将在研发与产业化方面投入至少500亿元,全力保障“番禺行动”的资金需求。但在主抓自主品牌(昊铂、埃安和传祺)的战略导向下,不难推断,合资品牌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恐怕有限。

总而言之,如今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销售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它们已在努力调整策略,但前期积累的劣势与市场快速变化的趋势,都让它们的“自救”之路充满荆棘。未来,它们能否在重重压力下突出重围,我们拭目以待,只是此刻,留给它们的时间与机会,似乎并不充裕了。

相关推荐